范文大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本文已影响 8.41K人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一: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等领域。学校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主题应生成于学生生活,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有机生成。以自我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去划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领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实施构想:
  
  (一)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培训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技能,不断提高教师适应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培养一支适合时代需求、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相关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途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保持和新课程同行,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自己的育人工作。
  
  2、加大案例研讨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认真组织开展好每一次活动,及时总结反思每堂实践活动课的优缺点,记录相关经验。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后,对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形成鲜活的课程故事。做好活动实录。
  
  (二)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本学期我们将在反思的基础上制定好课程实施计划,并分层落到教师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我们将综合学生、学校的实际问题、社会环境等因素,着眼于现状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准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三)认真组织,共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到活动目标的达成,故而,必须关注活动中教师的定位,解决好活动中各个实施阶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强调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全员参与。
  
  (四)及时积累,积极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不断积累,生成与开发,学校要求每位活动主导教师要重视资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把活动开展的方案、案例、总结、反思等材料整理成文,装订成册。积极主动地开拓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把综合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三.主要措施:
  
  (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方案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4)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4)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 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篇二: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主题名称:我与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学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在活动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习惯。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活动中,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真正达到各个领域的统一。
  
  三、主题设定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要依据现有资源,而且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满街的烧烤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芳香四溢,吸引了许多的小学生。餐桌上的蔬菜与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有不爱吃蔬菜、偏食的习惯。通过“我和蔬菜交朋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蔬菜的种类;通过咨询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蔬菜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爱吃蔬菜、用蔬菜创造生活的好习惯。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蔬菜有哪些营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的活动设计方式,并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使学生了解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第八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九周、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周。
  
  八、活动过程:
  
  (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4、汇报、倡议、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全班48个同学就自觉地分成4大组,并推选出组长。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于是,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评出说最具合作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蔬菜的种类、习性探秘汇报
  
  第2小组:蔬菜营养价值汇报
  
  第3小组:蔬菜的烹饪搭配方法汇报
  
  第4小组:蔬菜的烹饪技巧汇报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第四阶段:倡议、体验、评价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汇报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二)成果预设: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有了一定的收获。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为了获取与蔬菜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市场搜集。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增强
  
  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学生在市场观察、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有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网络搜索小队,系列活动的资料如:蔬菜、水果如何合理搭配才最有营养;时入秋季提供有利身体健康的水果、蔬菜;在研究结束之后,大家会感到以后一定要多吃蔬菜、吃多种蔬菜。同时为了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呼吁全校的小学生都来吃蔬菜。
  
  终极评价:
  
  评价内容差异评价(a、b、c)
  
  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师评(综评)
  
  参与情况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参与热情
  
  交流合作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汇报形式
  
  观察视点
  
  探究能力
  
  
  篇三: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月定一个主题,每个级部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九月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1、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佳节思亲的文章。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思亲方面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课后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在班级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会。
  
  2、中国传统节日由来故事会。
  
  3、诗歌赏析《但愿人长久》、《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年级)1、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收集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歌、文章等。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4、举行资料展览会。
  
  (六年级)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收集有关“思念”的诗句,开展赛诗会。
  
  3、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
  
  十月份: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年级)1、阅读有关家乡的文章。
  
  2、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3、唱一唱自己的家乡。
  
  4、写一写你心目中家乡的样子。
  
  (四年级)1、收集常州名胜古迹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介绍常州名人。
  
  4、制作小报。
  
  (五年级)1、介绍家乡著名景点。
  
  2、说说家乡的历史名人。
  
  3、夸夸家乡的土特产。
  
  4、展望家乡的未来。
  
  (六年级)1、了解常州的历史和风土民情。
  
  2、开展实践活动,游览常州名胜古迹。
  
  3、小练笔或当小记者介绍家乡著名的景点。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级)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根据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排演小品。
  
  (四年级)1、名文诵读。
  
  2、收集父母对你爱的点滴进行交流。
  
  3、照片里的故事。
  
  4、制作感恩卡。
  
  (五年级)1、(照片展)回忆长大的点滴,感恩父母。
  
  2、(出示奖状或作业本)回想成长的足迹,感恩老师。
  
  3、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4、欣赏绚丽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级)1、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献给父母。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开展一次与父母同乐的活动。
  
  十二月份:北小骄傲
  
  (三年级)1、说北小——说一说我们的学校。
  
  2、写北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北小。
  
  3、画北小——挑一处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4、为北小设计一张名片。
  
  (四年级)1、收集班级中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采访。
  
  2、班级中评选“北小骄傲”候选人。
  
  3、演讲:我是光荣的北小人。
  
  (五年级)1、网上浏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骄傲”评选,确立评选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骄傲人物,并准备采访他。
  
  3、为“骄傲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
  
  4、评选出班级里的十大骄傲人物。
  
  (六年级)1、收集身边“感动”的故事。
  
  2、开展一次“感动”的故事会。
  
  3、写一篇专访:令你骄傲的北小人。
  
  4、为北小做一件感动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级)1、为“展望XX年”为主题制作迎新年贺卡。
  
  2、开展“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演讲会。
  
  3、上网浏览“孙中山先生”图片与故事。
  
  4、收集并讲英雄故事。
  
  (四年级)1、收集春联,背春联(网络)。
  
  2、交流春联,学写春联。
  
  3、了解天南地北的过春节的习俗(网络)。
  
  4、介绍一种春节习俗,作一次图片展览。
  
  (五年级)1、小结自己XX最骄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语
  
  3、仿写一段新春寄语,制作新春贺卡。
  
  4、许下新春愿望,然后发到班级网页上,学生之间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级)1、新春寄语(班级主页)
  
  2、我的XX故事会。
  
  3、制作新春贺卡。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应有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教师、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鉴定。
  
  (二)学生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4、研究成果。学生在研究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如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活动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评价要求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评:
  
  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组织、管理协调与应变的能力;
  
  3、探索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评比等。
  
  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标兵”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任洁(校长)
  
  副组长:刘参、金淑文、
  
  成员:余华琴、黄春梅、汤路、王玉华、秦燕、董瑞倩、李燕萍
  
  2、管理网络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级
  
  3、各部门实施计划(在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级特色 的活动方案)
  
  4、课时安排
  
  我们按教育局规定,合理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二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周一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习20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并可与少先队,班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基本教学时间的落实,发挥该课程的效益。
  
  5、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
  
  6、尽可能多的组织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篇四: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中年级目标(3-4年级)
  
  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高年级目标(5~6年级)
  
  ⑴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⑵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⑶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⑷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家乡的变革”“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名人”及村名、石材、河流、家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⑴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3——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⑵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各学校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县城小学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光荣院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社区(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⑴自我服务劳动
  
  中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教师 指导下做好值日生等。
  
  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钮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 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⑵家务劳动
  
  中年级: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⑶简单生产劳动
  
  中年级: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袋等简易作品的制作;指导学生认识花生、玉米、小麦、苹果、板栗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兔、鸡、羊、牛等畜禽。
  
  高年级: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制作纸风车、五角星,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捏制泥鸭、小狗等作品;能利用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使用锨、镢等农具学习花生、小麦、地瓜等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复收;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能给学校、家庭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消灭害虫;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采摘松果、苹果、树种等采集活动;能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饲养家兔等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月季等花草或花生、山楂等农林作物,搞好勤工俭学。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⑴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⑷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⑸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二)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班团队活动
  
  班团队活动是传统的活动内容,利用晨会、班队日、升旗仪式、参观、重大节日、法制报告会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2、文学艺术活动
  
  通过阅读、写作、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育卫生活动
  
  通过广播操、保健操、田径、武术、体操、球类、棋类、远游、登山、国防体育及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
  
  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节等。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1、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以下提供几种参考的项目:
  
  (1)反映基本过程的内容。如:有关课题研究及相关活动的计划和修改稿(最基本的是课题的研究方案或开题报告、各阶段计划等)、研究工作(活动)记录、调查问卷、反映过程的照片、研究大事记等。
  
  (2)反映基本成果的内容。如:对课题解决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或实验数据。最有收获的案例,某些关键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路)及策略、阶段性总结、个人心得体验等。
  
  (3)反映最佳成果的内容。 例如:小组或个人研究的成果 、文学作品、研究论文、结题报告等等。小组或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最佳问题解答方案、最好的实验记录、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计划或总结材料等等。
  
  2、协商评价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生的学分与等级。
  
  ⑴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给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⑵ 小组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⑶ 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结果分析来搜集信息。以研究性学习为例,问卷调查: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研究学习一段时后和结束后,分别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多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出分析。行为观察:评价者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的目标,按照规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或借助有关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成果分析: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
  
  4、目标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最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在各阶段的分目标,不断地将现实的情况与目标相比,并不断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以使现实情况不断逼近预先设定的目标。如果我们一味地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影响评价的功能。因此,不拘泥于阶段目标,在必要的时候,游离于具体的目标之外,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五: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校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以此为指导。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得到深切的体验,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能力,培养敢想、敢干、又能想会干的创造型人材,努力形成学生关爱人生,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的内在的人格和品质,形成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生活学习、研究学习是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索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5、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实施措施
  
  1、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并注重几个结合:即与学校的传统德育活动相结合;与班队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学习某种劳动,研究某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工作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自然中的实验、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与校级兴趣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可考察、了解家乡的变化,如陈毅纪念馆、茅山、福利院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人文景点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敬老院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强求,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六、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科室、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电教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大队部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王正
  
  副组长:张俊杰
  
  成 员:杨国忠 吴立根 艾旭 冯明煌 姚娟 邢容兵 郭金兰 王广林 潘攀 刘兵 夏柏林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方面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必须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相关部门人员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并及时给予指导。
  
  课题研究中心组人员:王正 张俊杰 刘兵 王广林 潘攀 刘兵 夏柏林
  
  3、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工作。由校长室组织教科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各课题组成员应加强平时的研讨,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科室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1)注重评价信息的丰富性。
  
  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多方搜集信息,如文字的、行为的,如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如外在形象、内在的起因,如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等等,对活动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
  
  (2)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多形式的、多样化的。我们将鼓励教师或采用作品展示的形式,将学生在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以举办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或利用活动照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实验统计等过程研究资料,放入档案袋中,组织档案袋评价。
  
  (3)采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多向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结果分析来搜集信息。以研究性学习为例,问卷调查: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研究学习一段时间后和结束后,分别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多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出分析。行为观察:评价者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的目标,按照规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或借助有关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成果分析: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
  
  七、实施保障
  
  1、组织学习的培训。
  
  2、保证经费投入。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将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以及课题的开发、研究及成果的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