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大全QQ空间日志

白天会按时到来

本文已影响 2.72W人 

在人们普遍讲成功立励志的今天,听听于丹教授讲《论语》不仅是一种享受,更多的是感悟。有人提出,于丹的到来是易中天时代的结束。如果说易中天讲三国注重谋略、胸襟、智慧等等一切与成功有关的因素,而于丹教授讲的更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我一共听了两篇《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而在我脑中回荡只有两个字“淡定”。

白天会按时到来

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可是《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夫子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理想不是空谈,要能屈而后才能伸。不是迁就现实,不是一味空想,不是成天念叨,更不是虚张声势。那样只能是离理想越来越远,离妄想越来越近,所谓的壮志凌云,其实更像是画饼充饥了。不知道壮志在什么时候被消磨掉,只知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向平淡无奇的生活低头。

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于丹说: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我们缺乏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道路。我想,从小学到大学,现在没有人不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道理,可真的是这样吗?人生就是一个先吃苦后享乐的一个过程吗?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理想只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了我们一个储备快乐的起点,而通往理想的道路的过程是为我们不断地提供快乐资源的一个过程。一个人成功了,但他让成功的职业往往是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他觉得自己这一过程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难道他生来不是平常的人吗?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吗?我们无法真正地确认,但可以肯定他的歪打正着,最初的时刻给了他一个淡定的起点,而后来的成功是因为他要找到内心的某种感受,决定了为之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于丹教授说:“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淡定不是仓皇,不是漠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把握自己的理念,很清明的理念。淡定的理念,从容的心态,适度的舍弃,自知与智慧,也许拥有了这些,理解了这些,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我们的日子也会明快许多,这个社会也会和谐很多。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同样的工作,同样恶劣的环境,有的人认为这只是一时的逆境,而有的人认为这是命中注定,有的会在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有的人则永远无法解脱。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很多,用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衡量工作环境成就了日后的天渊之别。西方有个神话故事,说为了惩罚某个犯了错的神,让他从山底向山顶推一块大石头,可是当石头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滚到山底,他就会重新去推,这样不断地推上滚下,而他在这不断的推与滚中找到了乐趣,并乐意永无止境就这样推上来滚下去。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无聊无趣痛苦的事情,而为他的内心却成了一种快乐的源泉,他没有向石头低头,也没有向生活低头,更没有向他从事的事业低头。而他的乐趣从何而来,却是我们无法真实体味的谜。人的内心永远是一个谜,于教授指引我们理想从淡定开始,这让我想起王蒙说过的一句话:“渴望幸福的人最痛苦,渴望伴侣的人最孤独,渴望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你越看重爱情,就越得不到爱情,你越看重荣誉,你将得不到荣誉,你越是看重文学和艺术,文学和艺术离你就越远……”。

罗兰说:“因为我们知道白昼会按时到来,所以我们不惧怕黑夜的漫长。”这正如当我们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在为理想奋斗的路途中用暗示来恐吓自己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