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范文

本文已影响 2.79W人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范文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1

《思辨与立场》的英文名字是批判性思维,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樊登老师说他做读书会,如果最后人们只记住一本书,他想推荐这本《思辨与立场》。

我给大家说一些我在书中新的认知。人的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求。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的意义;情感监控或评估思维所产生的意义;欲求引发动力。

一句“思维塑造了你,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有怎样的感受,也无论你想要什么——一切都由你的思维品质决定。”“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思维都是处在潜意识水平的,没有将思考的细节提升到词语水平。”

这本书我大约买了四个月的时间,目前为止只看了前5章,这是一本需要自己去实践的书,教大家如何去反思,如何去自省。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这个词语,可是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就太难了。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影响非常深,自己的价值观有些根深蒂固。就像自己很焦虑,有的时候容易纠结,还是缺乏一些认知坚毅和认知勇气。对于我换工作和怼人的精神来看又有一定的勇气,但是还是缺乏一些相信自己的能力。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2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要看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有漏洞,然后就按自己的观点怼过去,最后就成了一个优秀的杠精,还沾沾自喜,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的。

其实,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是批判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文化遮蔽,我们很容易接受我们认为正确的和对我们有利的,排斥不同的声音,然后就容易丧失了公平性。

公正的思维意味着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要不考虑自身和群体的私利,满足思维的各项认知标准。一般而言,它具备以下特质: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认知正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以及思维自主。

详细的说,就是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保持求知的心态,不可傲慢蔑视别人的建议。还要有被挑战自己认知的勇气,学会接纳,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站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思考。当然,有些问题很复杂,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追求真理。要认识到自身推理的价值,通过思维推理形成信念。最后,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者,不要人云亦云,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最后,要学会做一个自我思维批判者,努力提升思维的品质和技巧,这才将是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世界中唯一的出路。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3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那本大名鼎鼎的《乌合之众》一书中,曾经生动而深刻的对作为社会群体的个体思维过程进行过淋漓尽致的描述,即群体自觉个性的丧失,群体化的冲动、偏执和专横,因此特别容易被简单粗暴的口号或者形象所煽动;群体只接受最简单的概念,只进行形象化的感性思考,因此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思辨活动。这些观点在我们审视那些群体性癫狂的历史时,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视角。实际上,无论是作为群体的个体存在,还是作为个人的个体存在,在许多方面都具备勒庞所说的那些典型特征,即自我蒙蔽(主动或被动将思维限定在自我的框架中)、偏见(无论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狂妄自大(很多时候是潜意识里我们并不曾意识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无法有效进行换位思考)等,这导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并不能有效的认识到事情的真相或者有效的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便是《思辨与立场》这本书探讨的主旨,它在如何启发读者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发人深省。

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在具体的思维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古代先贤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这一句话从欧洲文明的源头以降,响彻两千五百年。它之所以成为名言,潜在的含义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实是未经过审视的,更进一步的讲,是未经过理性审视的。鉴于人自身存在着强烈的自私、利己、自我中心的正确感、思维的短视或视盲等天然的病理化倾向,我们其实绝大部分人只是在感性的活着,并没有真正的用理性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本身的问题。这便是古人所言需要日省三身的道理。我们人类有趣的一点就是,可以用训练有素的思维去监控思维本身的思考过程。这便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好的批判性思维。本书给出的答案是:清晰、精确、逻辑、深度、广度、公平六大要素。一个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即是将我们思维所思考的每一个过程放入以上六大要素中检视,这就好比是一杯牛奶从生产到消费者的手上,需要经过很多道检疫检查才可以放行一样。更进一步的'讲,每一个思维的指标都对应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公平。我们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思维时,可以扪心问自己一些问题:

比如我是否在对待别人和自己的标准上是公平的?

比如我在思考问题时的预设是否公平?

比如我提问的方式或私人利益有没有让我忽略掉不同意见或者问题的不同点?

比如我所使用的概念是否公平?

……

仅仅其中一个指标,我们就可以衍生出如此之多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普通人,倘若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是需要经历如此艰辛的自我审视过程。这大概也是我们普通人更容易被简单的感性思维所打动的原因吧。

鉴于此,倘若下定决心要过苏格拉底所说“经过审视”的生活,则需要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承认自己的弱点、跳出自己的思维舒适区对任何人都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回到固有思维当中,陷入到认知惰性里。因此,认知坚毅是我们能够最终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动力。

本文的主旨是要我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因此对待书本身,我们也打算采用批判性思维对书中的观点重新进行检视。勒庞在《乌合之众》固然对群体性的表现描述的相当精彩,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来审视时,也不得不承认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偏见,比如对群体自我净化的无视,比如对群策群力智慧的偏见,比如对形成群体性癫狂的过分夸大等。这是勒庞自身思维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所导致。因此对于《思辨与立场》这本书来讲,过分的强调理性导致我们不禁会想到,作者是否在暗示禁欲主义的观点?一个完完全全的用理性包装起来的个体,是否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对于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考量,对于好和坏的考量,倘若仅仅用理性的方式思考,这种界限的模糊是否会导致我们陷入不可知论中?因此,我对待该书的观点是:做一个有温度的批判思维者。既要有苏格拉底式的思辨和批判,也要有酒神巴克斯式的崇拜。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4

《无名之辈》这部戏剧电影却让我看出了眼泪。李海根为了在老家修一套房子,把心爱的女孩娶回家和胡广生一起去抢劫。可笑的是两人因为蹩脚的抢劫技术,放着银行不抢,偏偏去抢手机店。正当两人打着的如意算盘准备从抢手机店入手,把抢劫事业做大做强的时候。马嘉祺的提醒让两人在一次陷入绝境。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抢的手机是手机模型,根本就不值钱。两人感觉再一次被被世人嘲弄了。

也许我们在观影的途中会被李海根和胡广生的愚蠢逗得满腹大笑。但仔细一想,其实他们两人也并没有什么过错。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能够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因为两人的无知而走向了抢劫的这条路。更为离谱的是两人希望通过抢劫而被别人所关注。

我相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存在。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能够养活自己的家人,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耀。另一方面由于自己有限的学识,他们撞破头皮都找不到出路。在他们的心中显然自己已经成为了上帝的弃儿。在现实生活面前他们不得不另觅他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这句话我并不是特别的赞同,但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是不过时的。尤其是当我而站在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时,我深切地感受到知识对于人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水平的差异,每位学生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我看来这一部电影的笑点,也是这部电影所展现给我们的痛点。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太过的无知。即便是犯了错误,仍旧不知道还在沾沾自喜。

在我们社会当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因为无知要被欺骗,因为无知而踏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常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无知的悲哀是难以弥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