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有感1200字

本文已影响 1.35W人 

近些日子,我读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看完后我了解到了这位世纪末的漂泊者——尼采.

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有感1200字

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真的,尼采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尼采永远有一颗不安的心,总是苦苦追寻着什么,精神上不断的爆发危机,在动荡中过完了仓促的一生。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而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教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文。对于一个牧师世家子弟来说,这无非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为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嗜酒,浪游,殴斗的年轻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社团,离群索居,整日精神恍惚,冥思苦想。尼采二十五岁时在李契尔的举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教授。两年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座《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引起的轰动与激烈也同时宣告了尼采命运中悲剧生涯的开始。从那以后,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上课,他实实在在的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他将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视为“绝妙的慰藉”。偶然买到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他便梦游在了一个愿望的世界里,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哲学家。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创造时期”1876年,尼采的沙漠时期正式开始,这次决裂的不仅仅是学生团体,也不仅仅是文学界的谴责,而是被整个时代放逐了。尼采因健康恶化而停止了在大学的授课生涯,辞掉了巴塞尔大学的职务,永远退出了大学讲坛。

决裂,失恋,辞职,所有偶然拼凑在了一起。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这些也就奠定了尼采后半生的漂泊生涯。在无家可归的漂泊中,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尼采度过了他生命中最丰产的十年。倘若不是精神失常,这种孤独的漂泊将会延续到他的生命终结。可是,1899年以后他的神志始终处于麻痹状态,只是在母亲和妹妹的护理下苟延无用的生命。他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而他的生命在1900年实际就已经结束了。

这位哲学家悲剧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看起来很荒谬。但我敬佩他,我有与他相似的志向,我对他敢于脱开世俗的勇气所赞叹,我惊讶于他执着的可贵信念。我又同情于他那种渴望孤独而又惧怕孤独的纠结心理。我喜欢他的做法,我认为换做我就可能会死守教授职位来拿一个铁饭碗了,他热衷于自己的内心所想,敢于创作,敢于摆脱偶像的笼罩,敢于创新自己的思维想法,各方面的打击绝不会使他丧失信心和活着的勇气,他到处漂泊,忍受孤独,最终成为了影响下一代人的偶像,我认识了尼采,从而也认识了我自己,我从看他了解了自我,从而也有了改变。我热爱这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经历与信仰无形之中教会了我不少东西。尼采,在世纪末,你终于影响了时代,补齐了时代的空缺,你是一个真的登上了时代思想的高峰的人,既然不愿选择庸俗,那就学会坚持孤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