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本文已影响 2.21W人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师教学的不凡风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爱心之与学生们的重要。李老师给予我的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会爱上这些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 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这是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学中,我也常有跟同学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在很多时候也帮到了他们。我每周都会布置他们写周记,让他们把想和老师说的话,或是一个星期来的表现自己作个总结,都一一写出来,然后每个同学的周记都会认真地看完,并做一一的回答和批注,这样也成为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好方式。现在想来,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交流,像李老师所做的,让同学们把自己所有的困惑的问题都一一写出来,提出来,可以是书面上的,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各阶段的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真实困难和疑惑。惭愧的是,我对表现好坏不同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偏见,我需要通过更大的努力,让同学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信任我,理解我,支持我,让学习不好的,思想上有不同问题的学生,一一解开心结,找到各种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同学们的疑难问题。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几点:1,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学生都有向善向好学习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只要他们自发的想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样,对于后进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关于转化“后进学生”,李老师也提出要主意的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上进心。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四,讲究有效方法。李老师书里讲述了他与“后进生”万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也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师对他学生们的真切之爱。

李老师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方式。他提到“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相应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这也是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结出的智慧果实,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我会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难得范本。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将奉献出我的爱心,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

一次上图书馆借书,无意中看见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借回家后经过几天的阅读,我真是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在阅读期间,我数次流下眼泪。我从中感到了一位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的教师。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介绍了李老师与学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分别是

一、爱心与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二、与玩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

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生的培养。

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五、沉重的思考——有一位女学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以群众学生的通信。

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我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而是活生生的人,是要在学校里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知识,而且在学校中获得将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其次是我感受的是李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爱他们才能是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才能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和他们真正心贴心的进行交流。他才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正因为李老师知学生的心,他才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我觉得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现代需要的老师。我们都应积极向李老师学习。

书中的许多话现在让我记忆犹新,比如那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一位老师头疼的事情。而通过阅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了解到许多的方法,但不论是哪种方法,都离不开六个字——民主、科学、个性。首先“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其次“后进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后进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最后“后进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向李老师一样用真心、爱心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向李老师一样多多专研教学、专研学生,我们的教育一定成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4

上教育类网站时,第一次看到《爱心与教育》,没看内容时,我想这一定是本人文性很强的教育类书籍。处于喜好,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上网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在这份长达几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于漪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李老师就属于这样的人。李老师每带一个班,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为他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这样的老师能不让人敬佩吗?

李老师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教育与文学,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半,生命与使命同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爱心与教育》。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让我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工作中需要的那一份爱心与耐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然而,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渐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仿佛跟他一起经历了那一桩桩平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引我,我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有一个真实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一直认为,最有资格评价一名教师好坏的只有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李老师的――“是啊!我们尊敬李镇西老师,但决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老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因为他具有正直、纯朴、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等实实在在的品质而尊敬他,因为他那杰出的才华而佩服他,因为他那令我们折服的教育思想感激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而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挚情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甚至有缺点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老师。正因为这样,我们将永远拥有一位实实在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拥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老师将不再是我们的“老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老师,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呼应该比“优秀教师”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渗透着李老师的汗水,我能够感受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级搞得有声有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浏览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老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前途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幸运的,我能够感受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强烈影响了他的学生成长。教授说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然而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叹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当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辛,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断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最密切的教职岗位,最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嘱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罢了,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程度,学生生日、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最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感觉,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可以看出不断试验、不断修正的轨迹,无论是“未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可以得出一个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系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最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广播操,能运动一下就算可以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羞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精神,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挫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佩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本身的拼搏精神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品质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褒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点因此处而消失,优点却可因此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