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读《花》有感大纲

本文已影响 1.26W人 

读《花》有感1

花,给人的感觉是美丽的,因为它在艳丽中交织着清秀,令人叹为观止。但即便如此,花也难逃宿命的安排——从含苞到舒展,由绽放至凋零——花在生命中经受过无数次风雨的磨练,时间的考验……花的一生,也许只绽放在美丽的一瞬间……

读《花》有感

——题记

《花》一文中,假花虽比真花要艳丽百倍,但是,假花始终是假花,它永远不能与真花相媲美。晴天,假花拼命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卖力地炫耀着它的窈窕。但当决定命运的倾盆大雨落下来时,假花就不堪一击了,它只能依靠命运,乞求上天让这场大雨快点停下。真花虽娇嫩,它却能抵住狂风暴雨的袭击;而那些浪得虚名、徒有其表的假花,却在这场雨中败下阵来:被雨淋湿了花瓣,被当做垃圾扔在了院子里……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不只是花,人也一样。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往往更能博得别人的喜爱,得到器重和提拔;而且那些有才能的人,都能经受得住生活中的“风雨”、困难、挫折与失败,就像课文《桃花心木》中写的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真花好比那些有实力的人,他们不会害怕“下雨”,反而笑着去面对;而假花就是那些毫无真才实学的人,就好比有依赖性的树苗,“根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

假花,没有真花色艳,也没有真花芬芳,它的美浮在表面,缺乏内涵。而真正的美,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真花,哪怕它们是绽放在风雨之中,也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灵气,那么生机勃发……

读《花》有感2

这段时间,我读了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这是一部法国文学名著,自1848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一部广受好评的著作。小仲马是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他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这种痛苦境遇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在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之后,就以探讨社会道德问题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小仲马的成名作是小说《茶花女》。描写的是一女人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个女人的真事故事。

我认为玛格丽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洁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漂涉渺。最终还是被黑暗,这般强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但是她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在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玛格丽特是女人,虽然她放弃了一切,但是仍无法改变现实,在那里没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说相信,一个女人会从良,她永远活在女人的阴影里。最终还是为了阿尔芒,又沦落了。同时也为了他的妹妹。

《茶花女》中的主人翁玛格丽特。戈蒂埃那种敢于追求和无私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懂得了不少的人生道理,真是受益匪浅呀!

读《花》有感3

一个午后,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我懒懒地叹了口气,决定不外出。无所事事地走近书架,目光突然被一本书所吸引,也不知是哪来的兴致,我取下书,倒了杯绿茶,开始在安静的茶香中阅读。

这本书的书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时侯就听说过,印象中是描述一个做作下作且放荡不羁的美丽女人。但在真正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印象中的仅仅是一个表面,而真实真切的玛格丽特(即茶花女)正在暗处,等着我渐渐地去发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这美丽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尔芒?;迪瓦尔一次在交易所广场絮斯商店――当时一家高级有名的时装商店门口遇见了如被众星捧月般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并对她一见钟情,不断打听其情况。在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回一切都随之改变。阿尔芒不顾身份地位甚至一切与玛格丽特相爱,而这位名妓也为阿尔芒――一个没有财产和丰厚年薪的痴情青年放弃了在巴黎花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与他在乡村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但这美丽可爱的光景并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找上了门。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前途与其女儿的幸福生活,不顾这对情人的反对,不管他们爱得多深多真,背着阿尔芒,连哄带骗地使玛格丽特离开了他儿子。又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对这可怜的女人因爱生恨,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着她的离去。当一切明晰,这痴情青年意识到茶花女仍深爱着他时,一切已结束。烟雾散去之后,只留下阿尔芒深深的悔恨与愧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之父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准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女人,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玛格丽特她美丽、她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着爱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玛格丽特无疑是热情的,因为她一直在追求这人世间的真爱。当她认识了阿尔芒时,她决定为了他而改变自己的一切。她为他付出,、为他流泪,甚至与公爵伯爵断了来往,失去了还债的钱及几十万法郎的年开销;她为他卖了那豪华的马车与做工精美的开司米披肩,当了那些另人垂涎三尺爱不释手的首饰,这是因为她不想让阿尔芒背负沉重的开销负担,这难道还不够证明吗?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并非是玩弄或手段,而是一种真切的感情。

玛格丽特更是善良的,当她得知她与阿尔芒不能在一起、她追求爱情的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放弃,她选择了离开。她牺牲了自我,用自己的离去换来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及阿尔芒可能成功的未来,但同时,她失去了真爱与她最后的快乐。在我们之中,有多少人会选择这样做?这样牺牲自我去成全他人,这样宁愿折磨自己只为还更多人幸福,这样果断坚决尽管心如刀割?有多少人能这么做?

如今我不禁想赞叹玛格丽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荡的一面,可能她这样牺牲并不值得,但我们又怎能否认她?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样不另我们心折?“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该是放荡下作的标志,反而可能还留有圣洁光辉,因为茶花女她有一颗纯洁高尚宽容的心、一颗善良的心。

让我们高声赞扬茶花女玛格丽特戈蒂埃吧!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像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善良的心吧!

读《花》有感4

荷花,有令人一见倾心的美貌;有清新淡雅的芳香;还有色彩缤纷的美丽。

《荷花》这篇文章既写出了荷花的美丽,还写出了作者思乡的心情,“在初识的那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作者的这种感受,我们又怎么会没有呢?那种纯洁,仿佛荷花就像仙女一样,十分神圣。

读到这里,我觉得荷花很幸福,因为它做出了奉献,为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与美丽的环境,我还想到了河流、小鸟、蜜蜂、粉笔和落叶等为人们做出的奉献,它们也是幸福的。

河流的幸福,在于提供水源,进行水力发电,输送到千家万户。洗涤衣物,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所以,河流欢乐地向前奔跑。

小鸟的幸福,在于每天欢快地歌唱,为大树消除害虫,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生机。所以,小鸟在枝头放声高歌。

粉笔的幸福,在于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清楚的笔迹,让同学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粉笔与黑板谈心事。

落叶的幸福,在于当秋姑娘来临时,投入大地的怀抱,化为营养,滋养大树。所以,落叶在风中欢快地歌唱。

蜜蜂的幸福,在于每天辛勤地劳动,努力采集花粉,酿出香甜可口的花蜜。所以,蜜蜂欢快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所以,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我们应该学习它们,在学习、生活中做到为他人无私的奉献,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幸福。

读《花》有感5

薄薄的一本书,一个美好的名字,立刻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优美灵动起来。据作者说,这本书的名字来源于《风姿花传书》——一本美学经典,风的姿态要让风中的花去传达——那么这本《教师花传书》就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教育理念这朵曼妙花,从作者之心,传到所有的教师心中。

虽已从教二十余年,但惭愧的很,一直也没有把教师这个职业进行深度系统的研究,只是机械的把自己要传授的知识教给学生,虽然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但是始终不明白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到底专业在何处。

听过很多精彩的公开课、优质课,一提起这些课,很多老师却是嗤之以鼻,认为大多都是在作秀,甚至还有说这些示范课是“众人扶他在舞台上做了个侧手翻”。原因不外乎这些课是团队一遍遍精心打磨出来的,课前对学生熟悉渗透好,甚至师生课堂上每句话都要背熟。这的确更像是演员的表演,应该不能算作专业化吧。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节课,是浙江的一位老师讲的水墨画课,我们山东的一年级小学生怯生生到了舞台上,老师问,“用过毛笔吗?”大家纷纷摇头。我暗自想:这可坏了,从没用过毛笔,水份和墨都不会掌握,这课怎么上啊!这位老师也是有些惊讶,略略沉思片刻,继续问,“你见过谁用毛笔写过字或画过画吗?”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见爷爷写过毛笔字。”“那爷爷是怎么用毛笔的呢?”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我目瞪口呆的看着一群从没有用过毛笔的.一年级小朋友,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一幅幅精彩美妙的水墨画,不仅如此,老师还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德育:“你看这一棵棵树,高矮姿态各不相同,但每棵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像我们同学一样……”这节课,我心中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景仰。

现在看来,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哲学都了如指掌,又有启发、促进儿童学习的技法,这妙花一般的课堂,就是老师的专业化的体现吧。

没有谁是天生的专家,所有的人都是在实践中反思、感悟、学习,然后才能成长,我们这些肩负着“教的专家”责任的教师们,要向“学的专家”转型,不但从书本上学,更要从现实中学,知行合一;不但要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发展教育学更要涉猎。和周围的老师们一起结成成长共同体,成长的将会更迅速!

这本书很薄,可是分享给我们的理念很多,需要慢慢读,细细品,在工作中去实践。相信作者心中的妙花,会随着分享,越传越多;随着感悟,越传越美!

读《花》有感6

六月,和叙事者一起遇见《教师花传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教师花传书》这本书主要阐释了教师的教学技法及其学习方法。对教师的转型有莫大的帮助。它提到: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家性”兼备的专家。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又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索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专家则是通过反思和研究来学习的。这也是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之一:技术性的熟练者向反思性的实践者转变。反思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也是成长的关键要素。因为反思,可以使教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认知,这样,成长的前提就具备了。因为教师自己很清楚自己缺少什么,要往什么方向努力。再加上专业领域书籍等的帮助,专家型教师指日可待。

这本书还提到: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仅仅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莫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这也是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之二空洞的理论家向理论的实践家转变。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自下而上、基于草根改革而成长的。只有当教师学会将理论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创新,教师与学科教学领域才能达到双赢。这里特地指出了敢于挑战,就是因为创新的路上困难重重,大多时候困难会多于成就,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保有一颗年轻的敢于不断尝试的心。要知道越努力,越幸运。成功从来都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努力就是在积累幸运。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在未来的教学日子里,尊重每一位我所教的孩子,对我所任教的教材多一分关注,多思考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发展性,多涉猎一些书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丰富,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提供支持。我想,只要能坚持,何愁不能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读《花》有感7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高枝上,笑哈哈地再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母亲,你会认识我吗?”

在母亲沐浴后,母亲嗅到这金色花的芬芳,然而“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更奇妙的是,当母亲午饭后坐在窗前读书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的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吗?”

当母亲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这孩子终于变回来了,又成了母亲的孩子,听母亲讲故事。

这是一代宗师,一代文学大家泰戈尔用他神奇的想象力寥寥几笔就把母子之间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的被这种母子之间的亲情所感染,人与人之间需要友情、恋情、亲情。

我想,假如我是百灵鸟,在朋友忧伤的时候,我会为他献上一首歌;假如我是一台空调,在炎热的夏天我会为妈妈送去一阵凉风,在寒冷的冬天我会为妈妈送去一阵暖风;假如我是一只雄鹰,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祥和我会昼夜在祖国的天空中翱翔;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要铲除所有坏人……

读《花》有感8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看小说的了,又多是那些情节曲折,人生经历颠沛起伏的那种。但其实大多文笔不错,引人入胜。也就是这些所谓能让我虐到心底的东西,也曾经温柔了我的岁月。

是的,我曾停止不住的羡慕那放荡不羁而又风吹雨打的人生。我从来就不喜欢也不想拥有一辈子平淡无味的生活,总幻想着自己的人生能变得有趣一些,再有趣一些。

也以至于,在日后的漫漫时光里,我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寻求答案,但终是无所济济。

其实真正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究竟要如何的,是一《生如夏花》。

那雅美的诗句,似乎流淌着生命的旋律,振颤我那久置未弹的关于人生的琴音。它往返飘荡在灵魂的空间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少去了那一份哀,多的是那份渴求真相的欲望罢了。毕竟我也追随着书本,追随着巨人的萍踪去根究人生真意。

我并不奢望能有多少人记住我的名字,也不渴求此段风风雨雨的人生多有戏剧性。有时我也在想,自己能不能拥有这样一段故事。不需要华丽,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求内心的悸动,和那回忆起的泪水。我希望的,不过是让人生不愧对曾经年少无知的自己。浮光在潋滟,消不过流年,但总是往事如烟,依然感谢生命里的昙花一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只要活得好比夏日的花朵般耀眼,那么死去的宁静,不在乎也是一种让我欣欣然然的美。

既然活着,那么烦恼再多,尽可放置一边,我自遵从内心,赏花,赏日,赏天;人生再乱,静守初心,我自可逍遥,快乐,自在中。人生是否快乐,全凭一颗心。违背自己的存活的意义,那来到这世间又有何居心?一辈子短,所以才要好好面对,不然泰戈尔为何要写这《生如夏花》来证实自己对人生的价值观呢?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神奇,它震撼。那些平常看似普通常用的文字拼凑在一起,却又那么的让人心旷神怡。“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雪雨的感动”是啊,请看我,看我头置簪花,坚定无比地踏上人生这条千百年来,从未有人看破的的道路。哪怕在途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但终会有遇见的那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些,但不也得到了一些么。我们被人生戏弄,但不怨恨。如果没有这些失去,又如何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正因为那些错过,这些失去,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而憧憬着未来。

或许也是人生的这些诸多不顺心,不如意,才正刺中我们老去,死去时,秋叶般安逸的幸福吧。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还在乎拥有什么”有花开的地方,就有蜜蜂飞来飞去,有芬芳的地方就有粉蝶的轻盈曼舞。每一个人不都有自己的梦,就是让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的梦。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没那么多心想事成,不管人穷人富,最终还是终于零。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地回去。我们在这里由小变老,最终还是像种子一样回到大地深处去。

但,只要我曾经活过,并相信自己。只要我来时绚烂,去时安逸。

那么谁还在乎拥有什么呢?

读《花》有感9

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大千世界,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愤恨。多少次床上肉体的挣扎使她逐渐麻木,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个烟雨淅沥的傍晚,也许她,依旧静静地坐在窗前。太多的喧嚣使她逐渐忘却了平静的滋味,而今晚,不同于任何一个疯狂之夜。她手执一朵白色的山茶花,望眼欲穿,盼着他心爱的阿尔芒……

《茶花女》是小仲马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他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是个纯洁高尚的风尘女子,作者通过她的经历揭示了造成这个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抒情色彩浓厚,笔触细腻,令人对人物命运产生强烈的同情,也对黑暗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

茶花女,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位漂亮得像茶花一样的女子的感情历程。遗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无奈的命运——她是一位风尘女子,有着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满身铜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不管是高贵的阔太太,还是平凡的女子心中总会对这些烟花女子心存芥蒂。当然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不可能这样一辈子,因为出现在作家笔下的人总有一段传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经历——她与男主人公的凄美爱情。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当然,它由眼泪、忧愁和笑脸给成,和其他爱情故事一样。但它的确真实。他们曾一度抛开尘世中的一切烦恼,在清幽、说和的乡下过着天伦般的生活,抛开钱财,无忧无虑地过了一段日子。我敢说,这是玛格丽特最开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总是不长,被男主人公父亲由于阶级观念而活活拆散。但是,这也是玛格丽特不想的呀!为什么人性就不能再宽容一点,一点就好!最终玛格丽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创伤,郁闷而死,更讽刺的是,在她死后,她的全部财产都拿去变卖,这真是莫大的伤哀!

玛格丽特小姐,具有一副美丽的外表,却只能成为人们想要索取尊严的牺牲品。此时金钱又充当着什么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还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伴侣?可内心深处是否真的快乐过?

她遇到了阿尔芒,爱上了他,这份爱是那么纯洁宁静。于是,她跟随着阿尔芒逃离了那个烟雾迷茫的城市,到乡村过起了美满的田园生活。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很长很长,很美很美的梦。玛格丽特把这个社会想得太简单了。当玛格丽特心灵的创伤刚刚开始愈合的时候,阿尔芒的父亲无情地再一次撕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揭开了她的伤疤。现实社会的虚伪,金钱,权力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茫茫无边的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受尽了阿尔芒的误解与屈辱,最终含恨黄泉。当阿尔芒被玛格丽特“抛弃”的时候,首先,他就想到了要报复,虽不知玛格丽特的难言之隐,但也许这就是人性丑的一面吧。但是玛格丽特面对种种精神与肉体的折磨的时候,却只能吞声饮泣。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阿尔芒的未来啊!

玛格丽特就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雪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漂涉渺。最终还是被黑暗,这般强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但是她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在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

美丽的玛格丽特,我愿在你的唇旁啜饮你的泪水,让你不再悲伤;我愿牵起你可爱的小手,拉住你去寻找阿尔芒;我愿触碰你的心灵,轻轻为你抚平创伤;我愿在你的墓旁,放上一朵你最爱的白色山茶花,因为,你是最圣洁的姑娘。若要有人将你中伤,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蠢的阿尔芒。安息吧,玛格丽特,最美的白色山茶花,你看,你看,这里的天空多么明亮,多么富丽堂皇……

读《花》有感1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茶花女这个名字。心中猜想这位女主人公的模样,她会是纯洁、高贵的吧?否则怎么会与洁白的茶花有关呢?在读过后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的一部爱情悲剧。玛格丽特·戈蒂耶是十九世纪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明星,拥有超凡美貌与非凡智力的她是富贵子弟们追逐的对象。自从与青年阿尔芒相识后,阿尔芒的真诚与专一令她深深感动,两个人倾心相爱。随后他们远离巴黎,在郊区过起了朴实无华的生活。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请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为了成全阿尔芒家庭的幸福,她选择了离开。而不知内情的阿而芒却一再给玛格丽特种种侮辱。面对爱情与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相后赶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因为贫病交加,身心俱伤,孤独的死在乐自己的家中。

在人们眼中,她的生活是糜烂的,整日过着放荡的生活。她可以被称为是卑微的、放荡的,“ji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对她的排挤与偏见。

但在另一方面,玛格丽特却是无助的,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谋生却不幸落入风尘,染上了挥金如土的恶习。所以她不停的寻欢作乐麻痹自己。我想,她的内心也是厌恶这种生活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无力自拔,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当时,法国社会中的妇女是受压迫的,所以说她是无助的。

而她心中那片仅存的净土,在认识阿尔芒后,真真正正的被爱情所开垦。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她为了自己向往与追求的爱情不惜放弃名利,与心上人过起了平静的日子。她也是个普通的女孩,拥有自己的梦想,想得到属于自己的爱。但这份爱不多久又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当阿尔芒的父亲让她离开阿尔芒时,我可以想象到她会是多么痛苦啊!她还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的幸福。因为善良,注定了她的悲剧性结局。在阿尔芒不知内情时,他误认为玛格丽特背叛了他,所以找来新的情妇并对玛格丽特百般讽刺与侮辱,而为了守住诺言,玛格丽特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也不愿说出真相。

在我看来,只有拥有无限博爱、宽容无私的人才会这么做,玛格丽特做到了。我敬佩她的坚韧与无私。

这部作品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在临死前的日子里玛格丽特所写的日记了。那是她在书写自己的心情,其中有这样几句:难道在我死以前您就不会回来了吗?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如此永远完了吗?我似乎觉得只要您来了,我的病就会好的。可是病好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无疑是最悲苦的呻吟了,在贫病之时,是需要人照顾与安慰的,她却得不到这种关怀,唯一使她支撑着活下去的是她对往事的回忆与对阿尔芒至死不渝的爱。

玛格丽特·戈蒂耶这个痴情的可怜的姑娘死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无情的城市。一直到死,她也没有得到片刻的自由与安宁。我深切的同情她。

集快乐、忧郁、纯真、无私、放荡于一身的玛格丽特,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从某个方面去判断一个人的本性。玛格丽特确实是个值得人们去追忆的女子,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了自己优越的生活;为了阿尔芒及他家庭的声誉她又牺牲自己的爱情。正像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了。

玛格丽特没有纯洁的身体,却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而在现实社会中,那些身份显赫,被我们认为“值得尊重”的人,却缺少一颗纯洁的心灵。即使是这样一位沦落风尘的女子,也显示出了人性的高洁。就如同那阳光中洁白耀眼、释放着浓郁香气的茶花,玛格丽特散发着她人格的魅力、生命的光辉。

我在这里对她表示真挚的怜惜与崇敬,愿她在遥远的天国中安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