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荒原狼》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 1.19W人 

《荒原狼》读后感

《荒原狼》读后感
《荒原狼》读后感1

什么是经典?什么样的书能够成为经典?我想,经典应该是是受人欢迎的。难道说在网络上的受人追捧的小说就是经典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们很快就会过气。真正的经典应该像一颗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尽管可能会一度蒙上灰尘无人问津,但经典就是经典,它有深度,有气魄,有意义,发出了时代的声音。最近,在浏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书目中,我偶然地发现了《荒原狼》,这部作品充满魔幻意味和人文主义,同时也直击两次世界大战间人们内心矛盾的心理变化。它深深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想要一吐心中的所感,于是作下了这篇读《荒原狼》有感。

这篇文章的故事是围绕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来展开的。主人公哈里,是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一生与文学打交道,在外边看,他是个温文尔雅的好人。可是在他的内心却藏着一个困扰他许多年的秘密——他心中不仅有人性,还生活着一只荒原狼,一只桀骜不驯的荒原狼。狼性直率但冲动粗暴,人性文雅但敏感虚伪。这两种完全不合的性格交织却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但他很痛苦,想要找到解脱的方法——自杀,他想在50岁的时候终结自己的生命,他感觉很满足,对50年的生命有了目标。50岁临近,当他发觉他即将死于冰冷的剃须刀片下,他感到寒冷恐惧,不得不到街上盲目地走动。平时他总会去酒吧喝喝酒,但这一天,他碰到了之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番访问后,他彻底失望了,同时他也发觉人性的伪善。就当他绝望之时,他发现的“魔剧院”,也邂逅了漂亮善解人意又机灵狡猾的酒吧女。他陷入了爱河,每天都盼望着与她相见,甚至为了她学习了他之前不屑的流行舞。酒吧女嘲笑他从来不会享受生活,并带领他走进了她的生活,带他享受生活——参加舞会,尽管舞步不潇洒,但哈里真正爱上了这种生活。直到魔剧院的遭遇,使他彻底认识到了狼性不曾消失,只不过在蛰伏,正是因为突然爆发的狼性,使得他错杀了自己心爱的人。他感到无比后悔,在魔剧院主人的带领下,在幻真幻假的迷雾中,他找到了自我,并救赎了自己。或许这一切都是梦,无论如何50岁成为了他新的开始。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动我,首先是它精妙绝伦的人物描写,一毫一厘刻画得很入骨,仿佛我们的心能随着主人公一起跳动;其次是它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学意义,他魔幻浪漫的手法有一种特别的美,这种美让我不能自拔。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考据,批评与欣赏》中提出了欣赏一种美,不仅要有联想和快感,还应该有批评和考究。《荒原狼》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写成的,经历了战火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创伤,那个时候的人们的矛盾是普遍而深刻的,这种矛盾有很多方面,文章中的“人性”和“狼性”的矛盾具有联想和深入思考的意义,同时这也是许多矛盾面的映射。作者将这个时代的隐痛用笔和纸,用艺术写入文学史和历史的篇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是他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从大题材内容的方面来看,《荒原狼》这部作品足以称得上是一部悲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悲剧应该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同时,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受着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荒原狼》的确是一部悲剧。

那么,作为悲剧的《荒原狼》,它的意义在哪?由悲剧引发的情绪应该是不健康的,比如说哀怜和恐惧或者其他使我们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的情感。悲剧“激起”它们,让他们“发散”掉,就像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他发散掉,就减轻了它的毒性。悲剧也是这样,所以悲剧效果上,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健康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人心中有一些原始的欲望“狼性”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而不及时疏导,可能会成为许多精神病的病根。《荒原狼》通过对这些“原始欲望的升华”将这些问题摆上台面,让人们意识到,并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自己的毒性,实在是厉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荒原狼》这部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思想的开拓和成熟。正如之前所联想,批评,考究,欣赏的那样《荒原狼》在我心中的确算得上是一部经典,或许时间会证明这一切。

《荒原狼》读后感2

自称“老男人”,是一大批中年男人乐此不疲的事,这个称谓,是中年男人躲避依然身强力壮的事实,通过承认自己衰老来享受一些年轻时所无法得到东西,比如一些和闲情逸致有关的事物。承认自己老,和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思路一致,是对现实压力的本能反抗。人老了,尽可以说“我历经沧桑”以示通透,而实际上,这仍不过是中年男人的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身边的“老男人”其实一点儿也不老,相反,“男人四十一枝花”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你搞不清楚这些“老男人”倚老卖老的目的在哪儿,是吸引女性的一种语言撒娇呢,还是自恋的别样呈现?每次“老男人”之间的相聚,都充斥着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席间遍布欢声笑语,或许,自诩为老,不过是正话反说,想表明自己依然年轻仍然可以纵情声色而已。

真正的老男人,应有一颗旧灵魂,就像黑塞在他那部著名的《荒原狼》中描述的哈勒尔一样。他严肃、拘谨、常常心不在焉,他胆怯孤独、急躁不安、脸庞冷静又忧虑,他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房间里,拒绝与外界交往,他的审美与价值观已经固化,排斥一切新鲜事物。他以“荒原狼”自居,和现在的男人以“老男人”自称,有异曲同工之处。

“谁尝过另外一种充满险恶的日子的滋味,尝过痛风病的苦痛,尝过激烈的头疼,这种疼痛的部位在眼球后面,它把眼睛和耳朵的每一个活动都从快乐变成痛苦;谁经历过灵魂死亡的日子,内心空虚和绝望的凶险日子。”在哈勒尔的自述里,他叙述了这颗旧灵魂的累累伤痕,拥有这样的灵魂,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位老男人吧。

老男人对爱情通常是嗤之以鼻的,如同毛姆曾说过的那样,一个男人允许自己在爱情方面恣意妄为的年龄应该控制在35岁之前。按照毛姆的说法,男人35岁之后再为爱情神魂颠倒,完全是不成熟的表现。谁会想到像哈勒尔这样的老男人,还会被爱情击中呢?当哈勒尔遇到赫尔米娜,他那封闭的内心城堡被迅速攻陷,固有的观念土崩瓦解。赫尔米娜是漂亮不假,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姑娘不假,但让哈勒尔爱上赫尔米娜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她懂得他那颗旧灵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抚慰。

她懂得他内心的秘密,她一眼就能看穿他的心灵动向,而他深深为此折服与沉迷。对于来自她的命令,他感到自己只能去执行,内心不但不进行反抗反而欢呼雀跃着服从。这不是受虐型人格的体现,而是黑塞与张爱玲一样,拥有了对人性的高层次认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荒原狼》是黑塞第二次婚姻失败后的作品,哈勒尔的灵魂之伤,很大程度上也是黑塞的灵魂之伤。愈合这个故事内外两个灵魂伤口的,严格说来,不是年轻貌美的异性,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懂得。

赫尔米娜以及她介绍给哈勒尔的情人玛丽亚,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哈勒尔,她俩在哈勒尔的灵魂废墟上建造着美丽的花园,这座花园生长着各种奇异的花朵,这些花朵散发着由欲望、爱、依赖等复杂情感构成的馨香。哈勒尔惊奇地观察着自己情感世界的裂变,他难以相信却无力拒绝,旧有的拘谨性格让他排斥情感新世界中冒出的新芽,但春风打开心门所带来的掺杂着困惑的快感又让他沉溺其中。老男人恋爱如老房子失火,哈勒尔没救了,后来他因为嫉妒而“狼性”大发将赫尔米娜杀死的结局,也验证了一条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规则:不要轻易触碰那些受伤的灵魂,除非能够真正给它以天堂般永恒的安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恋爱禁忌:不要轻易爱上老男人,因为他们的爱多数用完了,因为无爱可用变成了爱无能。但现在的女孩子选择老男人,也不是全部为了找爱而去的,所以,也无所谓他的灵魂是新是旧。只是,这样的情感双向选择到最后都会变成一种游戏,而且是那种清汤寡水的无聊游戏。

成为老男人没关系,以老男人自嘲就没什么值得大说特说的了,这篇文字想告诉读者的是,年龄可以变老,别让你的灵魂变老,尽量保持它年轻且不被伤痕布满,这样它才能帮助你感受和体会这世界上无法用物质衡量但却奇妙无比的爱情、亲情以及其他。

《荒原狼》读后感3

《荒原狼》是二十世纪著名瑞士籍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1877—1962)的名著之一,发表于1927年六月。小说问世后,先后被译成二十种文字,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是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东方精神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小说大多以青年为描写对象,反映他们的生活、苦闷、彷徨与探索。而《荒原狼》描写的是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小说主人公哈里。哈勒尔自称荒原狼,一只“迷了路来到我们城里,来到家畜群中的荒原狼。”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这匹荒原狼吧。

哈尔勒年轻时曾想有所作为,做一番高尚而有永恒价值的事业,他富有正义感,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破灭了;他反对互相残杀的战争,反对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却招来一片诋毁与谩骂他到处看到庸俗鄙陋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各党各派为私利而倾轧。社会上道德沦丧,文化堕落,什么东西都发出一股腐朽的臭味。荒原狼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猴戏。他感到非常烦躁痛苦,他烦躁不安,无家可归,“啊,在我们的世界……要找到神灵的痕迹是多么困难啊!在这个世界,我没有一丝快乐,在这样的世界,我怎能不做一只荒原狼,一个潦倒的隐士者。”

他很悲观,但他的悲观主义的基础不是鄙视人世,而是鄙视自己,他把自己所能做到的尖刻、批判、厌恶和憎恨,全部发泄在自己身上,而对其他人,对周围世界,他始终勇敢而严肃地尝试着去热爱,因为“爱他人”就像恨自己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心灵上。可是他十分清楚,人活着,不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而憎恨自己,最终会导致可怕的孤立和绝望。。

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荒原狼那样深切而强烈地需要独立。他越来越独立了,没有人能命令他,他自由而独立地确定自己的言行和取舍。但是在已经到手的自由中,哈里突然觉察到,他的自由就是死亡。周围的一切使他陷入寂寞,世人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连他自己也与自己无关了。他在变得越来越稀薄的没有交往、孤苦伶仃的空气中慢慢窒息而亡。但是,死亡之路无时不通,死亡之门永远敞开着这种想法,反而给他以力量,使他有兴趣,甚至是好奇地饱尝痛苦和逆境。

赫尔米娜是一个形象棋子,也是荒原狼的理解者。她是哈里心中的女性性格,是创造力与智慧之源,在这里是他调和矛盾之旅的向导。

“面对充满暴力与谎言的世界,我要向人的灵魂发出我作为诗人的呼吁,只能以我自己为例,描写我自己的存在与痛苦,从而希望得到志同道合者的理解,而被其他人蔑视。”这是黑塞说的话。而荒原狼恰是他本人第二次婚姻触礁后的写照。

《荒原狼》读后感4

人性究竟有几个侧面?如何应对内在的矛盾体之间激烈的冲突?理智与情感,冷漠与热情,抽离旁观与全身心投入这种种灵魂的极端究竟要怎样调和才能坦然的自处而不必忍受心灵的煎熬呢?

赫尔曼·黑塞正是在《荒原狼》这部自传体小说中,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写照来向我们逐层剖析问题的内核。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虽然远去了战争的阴影,生活在一个包容、丰富的社会环境下,但随着经济、科学的高速发展伴之以精神文化硕果的缓慢稳进,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仍愈发激化。

我们想保持本真赤诚,却不得不在职场上圆滑世故;我们渴望静下来享受心灵的交流,却不得不面对网络时代海量袭来的庞杂信息;我们想秉持精神、信仰、理想的追求,却不得不接受以金钱、名誉、地位作为衡量标准的普世价值观。

小说主人公最后在魔剧院的畅游中,顿悟到了一条出路——反复去体会生存的痛苦,将这场人生游戏玩得更好些,“总有一天会学会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