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摘

守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

本文已影响 1.36W人 

摘要:我们最怕看到的未来是,我们不守规矩,以为这是聪明,是特权,是优越感。

守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

1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新西兰回国,恰逢MERS病毒猖獗,每个经韩国转机的乘客在离开机场前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数百名乘客从飞机舱门一涌而出,个个归心似箭,姿态匆忙,以不断变换的倒三角形队伍向检疫站移动。

我的前方,四十几岁的中年夫妻一路以推搡的姿势前行,二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子佯装看着手机偷溜到人前面,连十岁的孩童也不甘示弱,机灵地跳到我前方,然后越过我的目光,对着队伍的末端大喊,“妈妈,站到这里来!”

我无端地从中间的位置被挤到后半部,又从后半部被挤成最后一个,和身边“请排队”的提示牌站在一起,同样地孤零零。

我成为最后一个从机场走出来的人,看见我的爸妈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

而在返回新西兰时,我提前三小时来到机场,站在等待办理托运队伍的最前面。

在工作人员出现的那一刻,从远处跑来一个中年男人,他似乎看不到一条长长的队伍蜿蜒在他的身后,自顾自把行李一股脑放在了称重台,然后摊开手里的护照,对着工作人员说,“来,给我换张机票。”

我欲走上前为自己徒劳的三小时说理。

我妈捏住我的手,“孩子,你跟他吵啥?这年头,守规矩的才是傻子,没处说理。”

英文中有一个词叫“culture shock”,意为“文化冲击”,通常指人初到异国时所感受的焦虑,孤独和困惑。

我居然在自己的家乡感觉到了这种冲击。

2

曾经看过一篇海外漂写的文章,他说自己作为中国人在异国深受歧视,经常要冒充日本人去赢得尊重。

那时的我是个毛头愤青,恨不得把这人从网上揪出来,好好和他理论一番爱国的重要性。

当我漂泊到异国,作为局外人,客观地看到一些事实,心里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但我突然理解了这种心情

我在那些需要排队的地方看到自顾自站到人前面的亚洲人,在那些不可以随地扔垃圾的地方看到扔下可乐瓶的黄面孔,在那些禁止高声喧哗的场所听见高分贝的中国话,在那些不可以抽烟的公共场所看到烟雾缭绕的同胞们……

我看到一张张白面孔流露出厌恶的神情。

那一刻,他们无需说话,我就自觉理亏。

他们把那厌恶也一同给了我。

我无法告诉他们,我是守规矩的中国姑娘,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懂得排队,不随意扔垃圾,不高声喧哗也不在公共场合抽烟。

我不能指着我的同胞对这些白面孔说,“那是他们,不是我。”

我知道他们代表着我,我只是心痛,为什么有些人从不珍惜这种代表。

在异国,每个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行走着的教养,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塑造着异国人眼中的民族印象。

3

有个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耐人深思的话,“现在的人渐渐活出这种趋势,有文化但没教养。”

这种“没教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不守规矩。

我们多少次亲历这样的景象,又多少次读到这样的报道:

一次室外大型活动后,现场留下满地的垃圾,“请勿乱扔垃圾”的牌子形同虚设;

一处禁止停车的地方,有人停下自己的车转身去做别的事,造成其他人的出行不便;

一场凭消费参与抽奖的商场促销,人们因为争抢顺序厮打起来,无视着请排队等待的提醒;

一个中国旅行团停留过的国外自助餐厅里,餐桌上满是剩菜,杯盘狼藉,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请勿浪费食物”的标语。

……

不守规矩,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是人性中最自私的体现。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不守规矩”有一种奇怪的解读,不守规矩是一种特权,是一种聪明,是一种优越感,是可以容许的任性,守规矩是愚蠢,是有损利益,却唯独不是一种教养。

写有《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老先生说过,“一个国家是不是礼仪之邦,在排队上可以一目了然。”

4

胡适说过这样一番话——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我想,我们最怕看到的未来是,我们不守规矩,以为这是聪明,是特权,是优越感。

我们的男人在禁烟场所烟雾缭绕,我们的女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我们的孩子在餐厅里肆意吵闹,我们的公司偷税漏税,我们对自然取之无度,我们缺失礼貌,失去敬意,不懂尊重……

而但愿不要有这样的一天,当我们挺起胸膛,明明面孔上自豪地写着“中国人”,却被别人解读作了“没教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