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摘

出来卖人设,迟早要还的

本文已影响 2.36W人 

1

豆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项目策划。

公司年会上,部门女同事撺掇他去和销售部的人拼酒。

豆子起初没兴趣。一个女同事半开玩笑地说:“豆子,虽说你这笔杆子在公司数得着,但你吹牛说自己能喝两斤白酒,这就唬人了。”

“谁吹了?我跟人喝酒就没输过!”

豆子觉得在女士面前丢了面子,不服气。于是真去跟销售部的酒腻子拼酒。

豆子的酒量果然不是盖的,二两的杯子,十杯下肚,腿不打弯,脸不红,最后两人继续拼啤酒,连公司的领导都在一旁观战。

那晚以后,豆子在公司名声大噪。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他把销售部的酒神喝吐的壮举。

有天领导找到豆子说:“总公司来几个领导,你小子能喝会说,去陪一下。”

豆子心想,这是个露脸的机会啊。

去!

结果,他被对方灌得酩酊大醉。事后豆子才知道,原来要谈的工作早就谈完了,这场酒就是一个纯粹的事后作陪。

慢慢地,只要有接待和喝酒的场合,领导都会叫上豆子。

豆子刚开始还觉得挺露脸,后来就觉得自己当了冤大头。

因为每次领导一介绍到自己这里就只有一句话:“他可是我们这儿最能喝的,你们啊,尽管来挑战!”

一来二去,豆子文案策划的身份被大家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他“酒场吕布”的名头。

豆子跟领导说:“领导,是不是也让我多参与一些策划的事?”

领导听出他的言外之意,一脸不高兴:

“咱们公司那么多笔杆子,也不缺你一个,可是论喝酒,你豆子绝对的第一,当初我们可都是亲眼目睹过的啊。”

“但领导,这酒也不能天天喝吧。”

“怎么不能天天喝?只要能把对方喝高兴了,那生意不就好谈了嘛!你的作用很大啊!”

大半年下来,豆子的体重从120飙升到160,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终于,一次陪酒后出现了胃出血。

住院期间,一个同事来看他,偷偷跟他说:

大家私底下都笑你,说你傻。比你能喝的多了去了,人家都知道藏着。你倒好,还往前冲。你一次喝个两斤白酒那没啥,可顿顿这么喝,你就是铁打的胃,那也扛不住啊。

豆子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就像当初上学的时候,他在人面前夸下海口,说自己最拿手的就是应用文写作,自那以后,全班甚至全系的人都来找他。

“豆子,你可是咱院的一支笔,帮我写个小论文吧。”

“我有个朋友说想写一个读书心得,我首先就想到你了,帮个忙,让他也知道咱院大才子的实力。”

一来二往,找豆子写小论文的,写读后感的,写实习心得的简直门庭若市。

豆子苦不堪言,但话已经放出去,只能认了。

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在这样一个节奏快到令人窒息的时代,我们身边鲜少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解读一个陌生人、一件新鲜的事物。

而通常采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去扁平化人的人格——你演技好,绯闻少,那你就是“老干部”“戏骨”;你晒美食,那你就是“吃货”。

人就像货架上的商品,被归纳在某个区域,成为一个标签。

你需要按照这个标签划定的范畴去进行表演,它构筑了别人对你的价值观体系,也同时成为你自己的保护色。

我们无法摆脱标签,于是我们需要避免标签带来的麻烦。

不要让自己在这上面摔跟头。

出来卖人设,迟早要还的

2

我就曾亲眼目睹过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人设崩塌的全过程。

这个女生会写诗,人长得漂亮,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称自己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于是迅速成为男生圈子里讨论的明星人物。

一周后,她主动要求在晚自习前,抄写板书给大家讲解和分析当天的数学作业。她的分析条理清晰,非常受欢迎。

班主任对这个女生非常赞赏,不止一次在课上表扬她。

很快的,她力压班上成绩最好的学霸被当选班长,还在校学生会担任了部长。

用大家的话说:“她这个人太会来事儿,情商高得恐怖。”

可是很快地,她的美好形象就开始反转。

先是有同学发现自己没发表过的小说被发表在省外的刊物上,署的却是班长的名字——那篇小说只让班长看过和帮着修改。

后来是期中考试,她的数学成绩大跌所有人眼镜,只有49分。

数学老师问她:

“平时看你讲题思路多清晰明了啊,而且这次考试还有一道你曾经给大家讲解过的原题,你居然都不会做?”

班主任觉得脸上很没面子,觉得自己看错了人。

因为通过私底下的反应和调查,班主任才了解到:

当初这个女生在自己面前说成绩最好的男生的那些事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纯粹是诋毁和污蔑,目的只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上位。

事件接二连三地反转,这个女生的信誉和名声迅速跌下跌。就连她声称的叶赫那拉氏的身份也被扒出来是假的。

最后,女生选择了转学。

据说在她新学校也栽了跟头。

她声称自己是作家协会的会员,后来被扒出来是买的假证。

时至今日,老师仍会感慨那件事。

“但你就是装得再好,也迟早有露馅儿的一天。人啊,不能太聪明了。”

大多数人都在潜意识里希望释放那个“理想的自我”。

比如我们在发图的时候总会先进行美化;在加班的时候,也总想让老板看到自己“勤奋”的状态……诸如此类。

适当的人设怡情,强行人设伤身。

不要忘了,所有的“人格消费”终究有需要买单的一天。

潮水退去以后,哪些人是在裸泳,一目了然。

洪荒之力虽然强大,但你本身也会遭受反噬。

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3

与其努力保持人设,不如保持自己的本色。

《世说新语》里,讲了一则这样的小故事:

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

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郄鉴说:

“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

郗鉴一听:“这人真是好女婿!”

郗鉴打听后,得知这个年轻人叫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和哥哥们不同,王羲之并没有锦衣华服,给自己设定一个温文儒雅的大家公子的形象。

他豁达自然,流露出一派好男儿的真性情,令郗鉴大为赞赏。

我们常说,真善美。

比起善良,一个人的真诚更加值得称道。

就像《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康熙皇帝对人说:“我每天三更才睡,五更便起,从不敢懈怠,就说是装的吧,那装了四十年也不容易不是吗?”

人设本身是人和人格的一种延伸。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你为之努力,终有一天等待你的必将是鲜花掌声。

而假如你只是虚假伪善地进行虚无缥缈的胡编乱造,那么对不起,即使你有奥斯卡影帝的演技,也会有露出马脚的一天——

那些当初语录风行社交网络的“好男人”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糊弄消费者的企业,现在又在哪里?

究竟是深情还是套路,事后都一目了然了吧?

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殊不知我们所有的表演最终要呈现的都是我们自己。

那些想要隐藏和刻意粉饰的东西必将作烟消云散,沦为笑柄。

出来卖人设,迟早要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