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摘

我们都不是贱人

本文已影响 1.12W人 

我只是喜欢文艺,喜欢性冷淡风,喜欢长发披肩,怎么就成了绿茶婊?

我们都不是贱人

我只是相信,一个社会风气的优劣,不在于对强者有多崇拜,而在于对弱者有多关爱,这怎么就成了圣母婊?

我只是相信努力的意义,并且一直奋斗,逐渐获得,怎么就成了努力婊?

我只是穷,入不敷出,必须节俭,怎么就成了穷人婊?

我只是落入危境,抑郁难安,在朋友圈说了下自己的状态,怎么就成了弱者婊?

我只是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善良,从而向你求助,并告诉你产品闪光的细节,希望藉此打动你,怎么就成了贱人婊?

对任何人,都用一个标签挂上去,用一堆极端的例子推出来,进而穷追猛打,得出一个结论。

这是当下的自媒体人的惯用伎俩。因为,这种写作方式,既轻松,又讨巧,简单粗暴,拥戴者无数。

可是,道理呢?同理心呢?写作的使命呢?

都不重要。

如某些自媒体人所言,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偏激,你温和,你公正,你深刻,谁听啊?

你一二三四五,人家早就关掉了页面。

你以笔作针,不断地往思维深渊里挖,等你一抬头,人家早已跑到了别的鲜香麻辣的文章里。

也因此,这些“婊”字辈的文章,都大受欢迎,都备受称赞,篇篇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这类文章?

世界狂躁昏聩,大家都有种不同形式的愤怒,不同状态的委屈,但困于种种原因,苦而不能言。一旦看到这些文章,非常泄气,自然心下一抖,双手一拍。哎呀妈呀,原来有人和我想的一样啊。

但,这不是一种理智的唤醒,而是一种情绪的呼应。

这不是平和的对话,而是一种武断的判决。

这种文章多如牛毛,如同文字麻辣烫,吃得再多,也不会为我们的心智成长,带来分毫的进步。反而,为我们对世界的仇视,提供了正常化、合理化的舆论支撑。

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

它有恶,也有善,有卑劣,也有崇高,有兽性,也有神性,有睚眦必报的偏执,也有大赦天下的宽恕,有财利酒色皆我欲的贪婪,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

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也是一种疑窦重生的存在。

在A环境,他是一个叫甲的人;

在B场合,他又呈现以乙的特质;

在C背景下,他又变成了一个我们前所未见的丙;

在D对象面前,他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名字叫作丁。

我们不能说他是装的,因为所有表现都不是缘于他者的强迫,而是自愿而为,所以,他依然是自己,他就是甲乙丙丁的集合体,如同《致命ID》里所叙述的一样,一个人具有的多种化身、多重人格。

所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非黑即白的思维固然爽,但它对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排斥,使之成为硬梆梆的大棒,成为审判的皮鞭,成为拒绝理解的思维盐碱地。

而人间的一切隔阂,一切仇恨,都是从拒绝理解开始的。

拒绝理解贱人,就可以将她拉入黑名单;

拒绝理解父母,就可以将他们打入“父母皆祸害”的死牢;

拒绝理解老师,就可以豪情万丈对之批斗、羞辱、暴打致死。

拒绝理解日本,就可以正义满满地打砸抢烧;

拒绝理解邻族,就可以向他们举起屠刀。

……类似事件,不再枚举。

这种“你让我不爽,你就是贱人”、“你是贱人,所以你该死”的思维支控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愈来愈多,愈来愈炽烈。

而和谐,从理解开始。

思维的自我封闭,不再探向他人,的确又懒惰,又有快感。它会带给我们错觉,我才是好人,我才是永远正确的那一个……正因为这种幻觉,我们审判和伤害他人时,才振振有辞,才无所不用其极。

好在,我们还有文字,好在,我们还有一大批温和而理智的知识分子。

它们和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开启。

开启心智,开启良知,开启通向世界的门,开启与他人、与自我对话的能力。

然后,我们才发现更好玩的一些事。

比如,原来那个请求帮助时不太会说话的贱人,其实也是一个仗义的好人;

那个在朋友圈里哭穷的女孩,其实也是一个超有趣的二逼;

那个曾经对你说“我超级讨厌你”的粉丝,其实心里充满对你的热爱。

将人当成羊,赶到一个圈里,贴上标签,义正辞严地鄙视和审判。这当然容易产生道德和智商上的优越感,但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并没什么卵用。

而鼓吹这种拒绝,也并非善事。

因为,它可能让我们在咒骂他人、伤害他人时应有的犹疑,应有的控制,应有的反省,全部消失。

说理比煽动困难。

它要求大量的知识储备,出色的逻辑能力,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控制,对个人情绪的清零,如此,这样的文章才不像大字报,方有益于社会理性的提升。

而这,正是以笔为生的人,应恪守的职业道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