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

可持续发展作文

本文已影响 4.5K人 

篇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长的今天,又一问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丹麦人将不够尺寸未长大的小鱼放回河里,等待小鱼长大了以后再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就说过:“数置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这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的学者就很有先见之明,已经提出了至今仍适用的解决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全球资源的可开采量正以飞速的速度减少。据统计,以目前的探明量,全球的石油资源还能用55年左右;按目前的能耗水平,地球上煤的开采只能维持约200年。如果这些资源都用完了,我们的子孙靠什么生活呢?人类的未来又在什么地方呢?

然而,却还可以听见不和谐的声音,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被媒体宣称为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在会议上,太平洋岛国的总统声泪俱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全球气候按照现在的继续上升的话,没过几年,他的国家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而环保主义者也在会场之外喊着口号,希望有效的政策能够尽快颁布。一方面,我们看见了群众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会议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大国之间都不肯放弃眼前的利益,谁都不肯后退一步,打着环保的旗号,却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让国家首脑联合起来,背后仍旧与利益隔不开关系。如果他们能够像丹麦人或者孟子那样冷静的想一想,治理环境所产生的好处从长远来抗是对国家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的。放弃眼前的,得利的却是更加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可以看见人们积极的努力。韩国北部的一个小镇盛产柿子,每年到丰收的时候,总会留一点柿子在树上,即使熟透了也不会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那都是留着给喜鹊的食物。有一年冬天特别得冷,喜鹊找不到食物都被冻死了,想不到春天来了,喜鹊 吃的食物虫子泛滥成灾,结果导致那一年柿子颗粒无收,刚长出来就被虫子吃掉。农民从此就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这样春天来到的时候,喜鹊忙着捉虫子,维持了生态的平衡,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运用到了实际当中,不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今年给喜鹊的食物换来了来年的大丰收。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说,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在口号上,更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管理体系,对于我们的行为,更应该从长远考虑,从身边做起!

篇二:可持续发展与不断进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先前的落后到现在的发达,的确很不容易。经历过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终于屹立于世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主席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的,中国是需要发展并正在发展,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如果不发展,就意味着落后,就会永远停滞在前进的大好道路上。得不到发展的民族,不久会被世界淘汰。人与人竞争,国家与国家也在竞争。人与人,争的是钱、权、势,而国与国竞争的是发展。

与其说发展,不如谈进步。

发展,似乎是国家的经济,科技等大事的发展;但进步,就说明了一个国家里人民的进步,发展与进步,不就是人民的进步吗?天下的老百姓,是发展的基础,这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进步,累计起来不就是发展上的成功吗?只有人民在素质,品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小进步,就创造了大发展。

进步,仿佛是民族的文明,道德等小事的进步:但发展,只是在进步上进行的,两者的相辅相成,在进步上谈发展,在发展上论进步,不是很好吗?

发展是为了进步,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进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国家的未来。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大众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所以,我认为,进步并发展着。

篇三:我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 1992 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 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湖泊被污染,但我已开始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并尽可能地节约用水,以节水为荣;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我可以手提菜篮去买菜而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饭盒;我无法阻止自然资源被疯狂地掠夺,无法阻止废气烟尘污染着天空,但我能做到随手关灯来节约每一度电从而减少一份污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还可以采用节能灯来实现绿色照明……

总而言之,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太多了,但是我能做到的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事情也不少。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尽“力”,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就一定能实现!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领悟。通过阅读《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不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就会使人类的福利受损,就会使人类的活动受限,最终人类自身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篇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性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在令全世界人民瞠目结舌的高速发展,浅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性”作文。这样的速度,历史上是没有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是难以相比的。但是,国人不禁要担心:这样的发展是否会过快?是否有可持续性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建立在能源高消耗基础之上的高增长,是以牺牲大量的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资本,没有资本我们什么也干不了。但是,如此发展经济,中国能持续下去吗?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一些自然资源已近消耗殆尽,环境也被破坏。资源的产生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经历数十年甚至数万年沉淀积累而成。我们今天为了追求高速发展一味大量开采、不善加利用,那么请试想,十年后、二十年后、一百年后我们还有什么资本来发展和壮大自己呢?。中国不是个聚宝盆,没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更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和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但是,自改革开放提出以来,为追求经济高速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人民生活的殷实,我们一直在盲目的用自己的“老底子”与外国的高科技带来的高经济水平相比肩。这样行么?虽然成效很快、回报很大,但是总的看来却是入不敷出的。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已经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平均每增加1亿元gdp就需要高达5亿元的投资。那中国的现状就好比一个商人,卖了一只下蛋的母鸡,以为卖鸡比卖蛋多赚了很多钱。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鸡生蛋蛋又生鸡,虽然时间很漫长,但长久的利润有保证。一次性把鸡卖出去,虽然一下赚的钱很多,但赚钱的资本没有了,还谈什么可持续呢?看起来赚了许多钱,实际却是亏损的。

也有人说中国够大,资源够多,不必担心。中国的总资源是很多,但一旦分配到十三亿人,再多也是少了。而且这种高速发展,亦是没有顾及到环境的。据了解,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矿而采,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问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长远看;无论从国内资源看,还是从地球资源看;无论从当代人的发展看,还是从后代人的发展看,都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一定要走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虽然,党中央近年来一直提倡“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呼吁全国人民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但是,为什么还在不断重复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呢?这与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制度不完善是息息相关的。现阶段的制度只是个空壳、形式主义,一直在口头上嚷来嚷去,没有落到实处。包括制度不具体、执行能力弱,没有根本性规定来指导全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一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它阻拦不住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消耗,阻拦不住国人对环境的更大污染和破坏,阻拦不住国家如飞蛾扑火一样的命运。国家的发展,靠的是党中央的决策和领导、广大人民的积极配合,如果都有这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话,那么,我相信,可持续发展将在中国扎根落户并欣欣向荣的向四周伸展。关于“可持续性”,其实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干预得以实现,如果在提出政策和规划时能更多考虑环境影响,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依我来看,中国的高速发展应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消除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解决中国资源浪费、枯竭的现状,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培养一个科学发展观、节约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难道真的不是我们的事么?千万不要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个很遥远的话题,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几年前,德国的弗莱堡已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城。城中的办公楼和住房就是太阳能发电站,房屋建筑材料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材料。这样,便可以节省很多燃煤和天然气的消耗。丹麦联合酿酒公司将用过的瓶子回收,有些瓶子更重复使用达30多次。2002年,宝马德国公司国内汽车回收处理再利用的部件已达到90%。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培养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用自动铅笔代替木制铅笔,用废报纸包书,喝完汽水后留下瓶子,乘公车或步行代替私车接送,合理利用练习本等等。但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有奢侈攀比之风,例如江西某学生在厕所内用四张百元大钞擦屁股,目的却是为了人前显阔。很多学生半个学期就换一个书包。如此事例,举不胜举。难道中国真的就这么富裕,真的有这么多资源吗?孔子说:持以为用,达乎恒久。我们做到了么?

总而言之,国人在满足自己的物欲时,不能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中国的发展应该与自然的发展协调一致。只要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完善和修整,我坚信,中国的发展会更加协调,人民的生活会更加殷实,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的向前发展。

篇五:为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使世界上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4年前,一幅由美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首次将全球海洋环境的总体状况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除南极、北极附近少量水域,海洋已不再洁净,过度捕捞、工业排放、原油泄漏甚至核污染的阴霾早就盘旋其上,难以散去。

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至今,环境保护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保护包括海洋在内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尤其是在近30年里,不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海洋保护区,并通过环境容量测算等方式,致力于平衡全球范围内海洋资源的利用。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为我国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政策指导。

与保护海洋的种种努力不和谐的是,破坏生态的事件仍在频频发生,惨痛的事实提醒我们,保护海洋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要在已有努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我们从理念上重视,从行为上约束,以科学手段远离资源过度利用、污染过度排放。对各级政府而言,意味着必须摒弃短视,谋划长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促使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自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力量,让公众雪亮的眼睛帮助执法部门查疑堵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治理和修补海洋环境。

科学的态度绝不容许“先污染,后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开发利用与环境容量的动态数据中寻求平衡,我们才能拥有广阔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