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本文已影响 1.72W人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0篇

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正面管教》读后感1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2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平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平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习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最近,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4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正面教育》读后感。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回顾这几年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读后感《《正面教育》读后感》。作为家长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这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这一小节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该怎么去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管教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个家长、老师一读。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正确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5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看文学类小说,而且只看我喜欢的作家的书,其余类型的书一概不看,也从未想过去看。可是世事难料,谁曾想到,生了娃以后,面对着这个难搞的小家伙,我手足无措,看到网上鱼龙混杂难辨真伪的,开始有了想要认真学习相关书籍的念头。在网上搜书单,多方比较买了几本总体评价较好的书籍,《正面管教》是其中一本,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先收到的吧,所以开始了万里育儿学习长征的第一步。

说起外国书,我是相当头大,可能还是语法习惯的问题,读起来总是很奇怪。这本书一样,加上一般都是晚上读,所以读了前几章根本不知所云,硬撑着云里雾里的看完。第二遍我就强迫自己边读边写要点,这才算慢慢摸到门路了,现在想想还好没放弃,这本书读的辛苦也值了!

这本书的总体基调是“爱”。

爱很好理解,大家都爱孩子,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关键是方式。我们是怎么爱孩子的呢?“天冷了,把衣服穿上。你的秋裤呢?为什么不穿啊!”“你怎么收拾的那么慢啊?早干什么去了?”“我都告诉你这样不行了,为什么还是要干?”“啪!怎么回事啊?考这么一点分数?你在学校都干什么呢?啪啪啪!!!”“屋子跟猪窝一样脏,为什么不打扫卫生啊?”“我都要累死了!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你都不能省点心!”……这些话太熟悉不过了,我们小时候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大家看完这些话是什么感觉呢?心烦,抵触,作对,吓得以后不敢了,恨,我要报复……都知道惩罚有用,“豫章书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小孩终究长成了大人,可是谁关心过孩子长大过程中的体验和感觉?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好像还有除了惩罚以外的手段来管教孩子,那便是“爱”!

正如书中所说: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我们往往表现得好像我们忘记了爱和欢乐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并且发现我们依据恐惧,对孩子的判断,期望,失望,指责和愤怒来行事。然后我们还奇怪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如此痛苦。

真真是一针见血,狠准稳!家长总是迷信权威迷信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俯视孩子,从不曾想过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就会看到另一个世界。就像我那可爱的不到一岁的儿子,频繁的扔东西,拽我的头发,撕卫生纸,都要被愚蠢的我骂一顿。现在看来我真是傻到家了!我从来没有真正的爱过我的孩子,不懂他,不认识他。如果真的爱他,怎会不去认识他了解他?怎会迷之自恋的认为孩子是个淘气包?

爱孩子,首先要给他尊严!这是前提!我们这些认为自己就是权威的家长,把孩子从来都是当自己的私人物品,孩子做的让你高兴了,夸,奖;孩子做的不符合你的要求了,就骂,打。养个小猫小狗可能还自称铲屎官呢吧?!所以,要爱孩子,首先得把孩子当单独的个体来看,充分尊重孩子。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感受到你,才会跟你正常交流。

尊重孩子,要停止惩罚——无论语言上还是行为上。我们好多家长和老师信奉“打一棒子再给一颗糖”,认为无惩罚不教育,而且从短期效果来看,惩罚的结果是直接看的到的。其实惩罚不是教育或者让孩子变好的必要条件,我们习惯惩罚孩子只是我们不知道除了惩罚还能怎样教育孩子。

爱孩子,要跟孩子以合作的方式相处!书中讲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举例孩子没考好):a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我想要你得到更好的分数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b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我能理解为什么你似乎不能为了我把事情做的更好。当我父母想要我做得更好时,我也觉得我似乎在为他们而活)c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我的确是希望你考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这对你有好处。我知道你现在看来似乎没有意义,但良好的教育会在将来为你打开很多大门,能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办法,是你把努力进步看成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我们可以认真体会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没考好,家长用打骂的方式做和谈话的方式,那个更容易接受?如果孩子心思细腻,没考好肯定已经很难过了,家长如果再打骂那孩子会怎么想?如果是个本来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打骂更是无济于事,可能还会导致孩子跟家长硬反抗。

要合作,首先家长需要改变态度。和善和坚定是这本书倡导的基本态度,也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和根本所在。和善指对孩子的尊重,在处理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这是大多数家长都缺乏的态度,遇事不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是先发怒。所以不知道多少成年人被软萌软萌的小小春拿着大喇叭对春哥喊出的“can you stop an gry now”而圈粉。坚定指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让孩子参与制订限制,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不要惩罚不要说教,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孩子非要自己从冰箱拿牛奶,结果洒了一地,不要说“怎么这么笨?”“都说你不行了”,孩子自己可能都吓得不轻,所以抱抱孩子,说声“没关系,我们一起打扫吧!”

要合作,你得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刚出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人,我们怎样才能与孩子和谐相处?我们需要去花时间和精力认识他,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给他“戴帽子”。孩子要拿牛奶,是因为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干?还是看到妈妈在忙,不想给妈妈添麻烦?还是你自己认为的“孩子太倔了,不听话,我说你干不了还非得干”。我们如果站着看孩子,永远都不会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必须用心去爱,去听,去感受孩子!记得节目里大俊吃完了东西把剩下的装到自己口袋了,林永健可能觉得儿子这个做法太自私太丢人了,然后严肃的质问孩子,孩子可怜巴巴的说,自己拿东西是以为其他几个宝贝还没有吃,打算带回去给他们吃。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如果我们不去倾听和感受,我们怎么知道宝贝的好呢?!

要合作,我们得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我们固有的思想是家长独大,家长说了算,慢慢的就跟孩子积累了很多矛盾,一旦到了青春期,个性化开始彰显,孩子叛逆,家长就会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出选择题,让孩子自己选择,解放了我们,也拯救了孩子,缓解了矛盾。

《正面管教》读后感6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今天读到第十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了解到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取向分为四种: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和力争优秀型。我喜欢边读边思边讨论的阅读形式,于是就会和老公一起分享。我们在讨论我们两个分别属于那种生活态度取向,我们分别都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应该努力的方向,应该改变的地方。我们在想,如果我们做出改变,在取长补短,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当看到取悦型的生活态度取向时,脑海里全是好朋友丽与孩子的画面。丽真的典型的属于取悦型的生活态度取向。丽总喜欢让孩子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李总想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开心,都满意,于是她总会任劳任怨,干什么事情都会妥协,非常喜欢帮助弱者,比如贫困的学生。遗憾的是,丽的取悦,丽的艰辛,并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反而这样的过分取悦让孩子成了负担。而她自己也经常会在办公室抱怨:为什么我这样的付出,就是换不得人心呢。丽会认为,我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不懂感激呢?

是呀,丽的课很多,每天都要完成永远完成不了的工作,可是为了孩子,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冰天雪地,丽都会在中午下课回家给孩子做孩子喜欢的饭菜,晚自习结束后回家都快要十点了,可是丽仍然要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孩子是否喝奶了,被子是否盖好了。尽管如此辛苦的付出,结果儿子仍然不听话,尽管才上小学一年级,但是经常会让老师叫到学校去。这让丽很是困惑,都不知道怎么做了。今天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终于明白了丽的问题所在。

丽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试图让孩子如何对待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老师等,她关心的是孩子如何对待别人,而不是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感受。他会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吃了一块冰激凌,大哭大闹还要吃时,丽就会心软,下楼跑很远的地方也要给孩子买回来孩子喜欢吃的冰激凌,可是孩子吃了一半,就随手扔掉了,丽就很难过,我取悦你了,为什么孩子就不会取悦自己呢。所以当孩子不顾及她的感受时,她就不理解。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丽需要改变自己了,不要只关注别人的需要,要照顾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给与的更多。丽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并且要教给孩子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感觉一样或者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受益无穷。学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包括他们自己的需要,对于培养相互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给丽打了一个电话,给丽说了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给丽介绍了《正面管教》这本书里的好多有效的管教工具,丽听得很是入心,时不时还会提出问题,我们在电话里商讨着,不觉得竟然半个小时过去了。丽说自己一定要买一本,好好读读。

丽最先使用的方法是召开了家庭会议,所有的问题都拿到家庭会议上进行讨论,然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慢慢学会了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孩子学会了相互倾听,相互表达。在家庭会议上,他们讨论了晚上作息的时间,家庭共同阅读的时间,还讨论了书包是否要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是晚上就放在床边还是早晨再找,等等所有的问题忽然间都不是问题了。丽打来电话说:“真是要谢谢你呀,给我这样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丽现在好享受自己为人母亲,快乐的享受孩子成长带给她的快乐和幸福感。

孩子由于我们的改变而改变着,当我们取长补短,成长着自己时,我们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享受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给了我们思维的改变,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生活。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对孩子一生负有责任。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没有谁自信满满,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富有灵性和不断变化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教育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学习与成长,在成长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改变,就像丽一样,改变后的自己将会是春暖花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重点在谈“鼓励”,鼓励不能泛滥,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被人欣赏的自豪感。反之,学生的行为会在很多时候受到情绪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诉我们:“你在什么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就应像高明的厨师一样,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学习。在平时地工作过程中我是这样把握激励学生的时机的。

一、当学生的心灵承受压力时

一个人的一生,小学时代应是最平静的,但学生仍能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稚嫩的心灵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处于这种情形的学生希望他人理解和关心,求得别人帮助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给予关心和理解,伸出热情的双手,为学生排忧解难,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个后进生,由于厌学,再加上本身的懒惰,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弃,思想有很大的压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没有歧视他,而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心,更多的关爱与付出,我开始与他谈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时抚摸他的头与他讨论问题,让他摆脱心理压力。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劝其父母不能失掉对孩子的信心,常常与孩子作心理沟通。我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压力,你应该树立自信心,笨鸟先飞早入林,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会成为最优秀的孩子,我会与你共欢乐!”他的转变让很多人吃惊、每一节课他都会被掌声包围着。工作实践证明,一次坦诚的交谈、一次电话家访、一个亲昵的动作,总能使学生们感受到情感的激励,诱发感情的喷泉。

二、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

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有目的活动。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发展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波动进行强化激励。

三、当学生受到挫折时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地。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当学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给孩子阳光和希望,使他们把压抑变为动力。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激励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师生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这时若能正确把握激励时机,诱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面管教》读后感8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9

早听说这本书如何好,终于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并不了解孩子一旦被惩罚后会怎样,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现问题每人都积极参与是对的,也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现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们找的全是伤人的方法,只能排斥爱讲话的孩子,而不是帮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书中那个爱拿别人铅笔的小女孩体验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感受,一个是当同学们想办法惩罚她时在班里渐渐“缩小”,一个是大家想办法帮助她时慢慢“涨大”,我仿佛亲眼看到这孩子在两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无光”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当我们关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重点,现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班会中共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是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写到这时,儿子把我的包从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还不知道):“没看见!捡起来呀。”哎呀,不对,应该这样说:“包碰掉了,该怎么办?”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职业都需要岗前培训,唯独“父母”这个岗位是直接上岗”,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对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开始了父母的职责。那么问题就来了。未经“培训”的新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的,当找到和总结出了高效的、有建设性的、真正为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成长的教育策略时,孩子已经长大,然而在各种尝试中父母作为教育实验者“心力憔悴”,孩子作为教育试验品“伤痕累累”。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策略尤为重要。近几年家庭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道理又好像哪个都不能支持到最后。几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走过来,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孩子、支持到孩子成长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怎么才能做到?答案就在《正面管教》中。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一、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和善与坚定并行(原则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有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这四个标准中前两项是看到孩子,认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他处在什么年龄段都需要给予他尊重和鼓励,并且让他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支持他成长的原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从属于父母,在与孩子之间只有“我”而忽略了孩子这个个体的感受与权力,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完成完整的成长,这也是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事件高频出现的原因所在。后两项是支持孩子成长关键——积极性调动与技能。如果用银河系来形容,那么我们希望孩子是那颗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地球。使得他积极“公转”的动力绝对不是惩罚,使得不断“自转”的源头却是技能。明确这两点孩子的生命将被点燃生生不息。

二、赢了孩子与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是父母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父母合作并贡献太美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反叛或盲目顺从。赢得孩子则意味着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且积极主动。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的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简﹒尼尔森告诫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往往父母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意识到他们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弱,甚至总是对父母做错误的解读。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

《正面管教》还告诉我们:

三、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相关(Related)(方案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方案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方案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有帮助(Helpful)(方案有助于做得更好)

在与孩子解决问题时,父母要尽可能用自然后果,而不是逻辑后果,因为逻辑后果很难把握不会变成惩罚。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使孩子的行为转向有用的(有贡献的)、使大家工作学习更愉快的行为。

确保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后果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让孩子预先知道)

一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尤其是当错误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老师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太愤怒,我们推荐这时使用“积极的暂停”,在每个人都感觉好了起来,足够冷静到霎通理性大脑时,再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在解决问题,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与孩子探讨时,一般不是问“为什么”(除非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因为这听起来像指责,会招至孩子的戒备。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和接纳,问一些启发式问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任何人也不会是完美的,只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得以完整的成长,父母真正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时才是亲子间最佳模式,坚定而和善的赢得孩子合作来构建最佳模式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